
曹阳(1977.11-),教授,硕士生导师,工学博士,出站博士后,入选巴南区菁英计划人才。《重庆理工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)》副主编、《半导体光电》编委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、省市科学技术奖网络评审专家、重庆电气信息类教指委委员。学校“无线光通信技术”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,与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建立“无线光通信实验室”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、重庆市科技局专项、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项和企业横向等项目。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献100余篇,其中SCI/EI检索论文30余篇,获发明专利授权8件(均为第一发明人)。主持教学研究项目5项,其中市级项目4项,校级项目3项,主编教材2部,参编教材1部。
一、研究领域:
自由空间光通信、卫星互联网、信息安全、先进通信理论
二、代表论文
[1] Cao Y , Zhang H , Tu Q .Decod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good-channel relaxed
polar codes with 3 × 3 kernel matrix[J].IET Commun. 2019, 13:1131-1139.
[2]Cao Y , Du F , Zhang J ,et al.Polar-UEP spinal concatenated encoding in free-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[J].Applied optics, 2022, 61(1):273-278.
[3]曹阳,包朝园,彭小峰,等. 同信道干扰下RIS辅助FSO-RF混构系统性能分析 [J]. 光学学报, 2024, 44 (06): 217-225.
[4]曹阳,邢雯珺,彭小峰,等. 空间碎片干扰下的卫星光网络路由算法研究 [J]. 光子学报, 2024, 53 (02): 70-80.
[5]包朝园,曹阳,彭小峰,等. 同信道干扰下RIS辅助MUD-RF/FSO混构系统性能分析 [J]. 光学学报, 2023, 43 (22): 116-124.
[6]曹阳,张祖鹏,彭小峰. 基于残差注意力网络的波前畸变复原方法 [J]. 光子学报, 2022, 51 (12): 117-130.
[7]曹阳,钟烨,彭醇陵,等. 基于混合供能和能量协作的异构网络能量效率优化算法 [J]. 通信学报, 2022, 43 (03): 135-147.
[8]曹阳,文豪,党宇超. 自由空间光通信下的LSTM-SCFlips译码方法研究 [J]. 光学学报, 2021, 41 (14): 48-57.
[9]曹阳,党宇超,彭小峰,等. TOA/RSS混合信息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 [J]. 中国激光, 2021, 48 (01): 133-141.
[10]曹阳,李岳,李小红. 无线光通信中极化码构造方法研究 [J]. 光学学报, 2020, 40 (21): 31-37.
[11]曹阳,张晗,涂巧玲,等. 基于分段凿孔的极化码级联方案 [J]. 电子与信息学报, 2018, 40 (08): 1941-1948.
[12]曹阳,张勋,彭小峰,等. 空间光通信中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级联码方案研究 [J]. 光学学报, 2018, 38 (01): 77-84.
三、部份授权专利
[1]曹阳,王鑫,彭小峰,等. 一种面向MIMO-PLC系统的极化编码级联空时编码的编码方法[P]. 重庆市: CN202211565233.7, 2025-01-10.
[2]曹阳,秦怀军,彭小峰,等. 分层调制联合物理层网络编码的FSO通信方法及系统[P]. 重庆市: CN202211011277.5, 2024-09-06.
[3]曹阳,李文庆,彭小峰,等. 一种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信道编码和译码方法[P]. 重庆市: CN202210193479.X, 2023-12-12.
[4]曹阳,钟烨,彭醇陵. 一种仿真混合供能的异构网络能效优化方法及装置[P]. 重庆市: CN202111295749.X, 2023-09-22.
[5]曹阳,秦怀军,彭小峰,等. 一种面向FSO系统的极化编码协作通信方法[P]. 重庆市: CN202210014950.4, 2023-07-25.
[6]曹阳,杜凡丁,彭小峰,等. 一种自由空间光通信中极化码级联编码方法及装置[P]. 重庆市: CN202110702131.4, 2022-08-05.
[7]曹阳,郭靖. 机载激光通信平台的运动轨迹模拟方法及系统[P]. 重庆市: CN201310491163.X, 2016-07-06.
四、主持部分项目
1.机载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移动平台间的非线性跟踪理论研究(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)
2.面向5G应用的新一代无线光传输技术研究(厅局级)
3.高码率的大气相干激光通信设备研制(厅局级)
4.大气激光应急通信设备研发与应用示范(重庆市科技局)
5.机载激光通信的视轴稳定建模与自抗扰控制研究(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)
6.机载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跟踪与伺服控制技术研究(重庆市教委)
7.机载空间激光通信终端的动态视轴稳定关键技术研究(重庆市教委)
8.机载激光通信系统技术开发(企业横向)
五、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
1)1996.9-2000.7年,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习,获学士学位;
2)2000.7-2004.7,湖北联通工作;
3)2004.9-2006.7,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学习,获硕士学位;
4)2006.9-2009.6,武汉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,获博士学位;
5 )2013.7-2017.6,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;
6)2009.7-至今,重庆理工大学工作。
欢迎有热情,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课题组。